福州三坊七巷都有哪些名人?

晋江第一塑料厂晋江县塑料品制造业从70年代开始起步。1973年,安海日用品厂转产塑料制品,改称安海日用塑料厂,产品有鞋底、瓶盖、牙刷柄、扁结带、薄膜袋等,1974年,自制铁木结构编织机生产塑料编织袋,同年,安海缝纫社转产瓶盖、鞋底等塑料制品,1977年,安海缝纫社改称晋江第一塑料厂。1980年,安海日用塑料厂产值280.85万元,利润55.9万元。

1982年引进西德制造的PP编织袋生产成套设备,1986年设备安装完毕并试车投产。整个项目投资总额846.62万元,生产能力为年产聚乙烯或聚丙烯编织袋布1786吨,可生产编织袋、彩条复合布、水泥袋3种产品。实际只有编织袋布投产,1987年产量1007吨,产值740.2万元,利润38.9万元。1988年,安海日用塑料厂拥有固定资产1060.8万元,厂房建筑面积1.0392万平方米,职工308人,年产编织袋布946.4吨,产值800.5万元,利润44.4万元。

1、福州三坊七巷都出过哪些名人?

黄璞(867-?)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,诗人,官至崇文阁校书郎,故居现黄巷36号;余深(生卒不详)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,历任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御史中丞等职,封卫国公,曾居安民巷内,门号不详;陆蕴(约1071-1120)宋宣和年间人,官至御史中丞,后任福州知州,曾居衣锦坊;陆藻(?-1129)宋宣和年间人,陆蕴之弟,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,曾居衣锦坊;陈烈(1012-1087)宋著名学者,曾任福州州学教授,故居在郎官巷内,门号不详;陈襄(1017-1080)宋庆历二年进士,理学家,曾任开封府推官、刑部郎中、提举司天监等职。

2、关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名人

甘国宝黄璞林聪彝严复沈葆祯冰心林觉民等。《中国地名大会》介绍福州的三坊七巷。黄璞(867-?)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,诗人,官至崇文阁校书郎,故居现黄巷36号;余深(生卒不详)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,历任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御史中丞等职,封卫国公,曾居安民巷内,门号不详;陆蕴(约1071-1120)宋宣和年间人,官至御史中丞,后任福州知州,曾居衣锦坊;陆藻(?

3、塑料厂的危害

塑料的危害: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。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.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,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,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,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,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,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,减少它的利用.一、“白色污染”的现状及其危害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,具有质轻、防水、耐用、生产技术成熟、成本低的优点,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。

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。1995年,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,进日塑料近600万吨,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,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,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、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,被丢弃在环境中。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、风景旅游区、水体、道路两侧,不仅影响景观,造成“视觉污染”,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。